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5:23    次浏览
一眼至少5分!~~中考压轴大题2015-04-12柴森柴森物理柴森物理微信号chaisenlaoshi功能介绍我是一只中高考物理老师。每天清晨5:00,我会发一篇儿北京中高考的政策解读,有营养,味道好。 助您看清,咱大北京复杂多变的教育政策,把恶心、枯燥、不说人话的政策文件,解读成,家长里短的大白话! 我是柴森, 我在北京西城,我爱大北京!简介:我是一只中高考物理老师。每天清晨5:00,我会发一篇儿北京中高考的政策解读,有营养,味道好。助您看清,咱大北京复杂多变的教育政策,把恶心、枯燥、不说人话的政策文件,解读成,家长里短的大白话!我是柴森, 我在北京西城,我爱大北京!作者/柴森★正文特征:中考力学压轴题目中出现多个比值,例如N1:N2、G1:G2或η1:η2;技巧:Step1:受力分析;(按照从下到上,从左到右的顺序)Step2:根据受力分析,写等式;Step3:(1)先处理W-t图,得出F1:F2的比值,(2)将两个杠杆平衡方程相比,(3)然后处理η,(4)再展开N1:N2,(5)最后展开其他力的比值。注:若被拉物体在空气中悬空,则将被拉物体与动滑轮看作一个整体,进行受力分析。(小蛋法)一. 基础题1.某科技小组设计的提升重物的装置如图甲所示。图中水平杆CD与竖直杆EH、DI组合成支架固定在水平地面上。小柴站在地面上通过滑轮组提升重物,滑轮组由动滑轮Q和安装在水平杆CD上的两个定滑轮组成。小柴以拉力F1匀速竖直提升物体A的过程中,物体A的速度为V1,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A。//小柴以拉力F2匀速竖直提升物体B的过程中,物体B的速度为V2,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B。拉力F1、F2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中①、②所示。已知:V1=3V2,物体A的体积为VA,物体B的体积为VB,且3VA=2VB,物体A的密度为ρA,物体B的密度为ρB,且8ρA=7ρB。(不计绳的质量,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)求:机械效率ηB与ηA之差。(10%) 二.中档题1. 图中虚线框里是滑轮组(未画出),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由电动机拉动。工人师傅用该吊运设备先后搬运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物体A和物体B。物体A的底面积为,密度为,高度为;物体B的底面积为,密度为,高度为。当物体A所受竖直向上拉力为1500N时,物体A静止,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,挂在滑轮组挂沟上的物体A匀速竖直上升4m的过程中,电动机对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,拉力做的功为。当物体B所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为1000N时,物体B静止,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为。挂在滑轮组挂钩上的物体B以速度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,电动机对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25N,拉力做功的功率为,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%。已知:N 1=2N 2,5S A=4S B,8P A=7P B(密度比),2H A=5H B,不计绳的质量,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。求:拉力做的功。(16000J) .3. 某建筑工地上,甲、乙两位工人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一个重为G1的货箱。当两人同时对绳索施加竖直向下的等大的拉力,使货箱以速度V平稳上升时,甲、乙两人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3∶4。之后两位工人用此装置提升另一个重为G2的货箱,使货箱仍以速度V平稳上升。用此装置先、后两次提升不同的货箱,两位工人拉力总共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中①、②所示。已知工人甲重650N,工人乙重700N;G1∶G2=3∶1,此装置中两个滑轮组的规格完全相同。不计绳重和轴摩擦。求:(1)第一个货箱的重力;(3600N) (2)提升第二个货箱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。(75%) 4. 一根不均匀的金属杆长AB=4m,自重为G=4000N,放在水平地面上。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的绳子系在B点,以A端为支点,竖直向上提起它的B端。当小柴站在水平地面上,竖直向下用力拉绳端,使金属杆的B端刚离开地面时,小柴对地面的压力为N1,B端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1,匀速略微向上提起金属杆过程中,滑轮组的绳重. 绳的伸长和轮轴间摩擦可以忽略,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持不变为η1;//当把该滑轮组的绳子系在金属杆的C点,AC=3m,仍以A端为支点,匀速略微竖直向上拉起B端,人对地面的压力为N2时,C点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2,B端恰好离开地面,这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。若人的体重为G人=700N且保持不变, N1∶N2 =12∶7,η1∶η2 =63∶64。 求:(1)动滑轮重。(G动=100N) (2)金属杆的重心O距A端的距离。(OA=1.5m) 柴森:我在个人微信(18500840126)朋友圈,更新了初三、高一物理题型、技巧。您若需要,也可长按下图,加我。